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学反思,长度单位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千米。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学反思
1、【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2、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
3、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4、利用水的循环图片进行导入,孩子们能利用第一单元学的水蒸发的现象来解释。又加深了对蒸发现象的认识。进行模拟降雨实验过程中活动手册的填写,不仅要求孩子们填写降雨量还请孩子们对照降雨量等级表把自己小组模拟降雨量的等级记录在旁边。不足之处:实验要求没有提清楚。
5、教学反思:气温计的读数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有了练习,本课读数不是重点。但在什么地方测量气温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点难度。课上我提供了3幅图,让学生选择测量气温的地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郊外阳光照射下,理由是通风、有光照等。
6、课前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千米。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1)算一算: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